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画室首页 > 最新活动 >

中国早期的速写结构

中国画家很早就运用的形式,但称作呼上并不“自觉”,也没有在理论上确定下来。中国画有“九朽一罢”之说,南宋邓椿解释“谓先以土笔扑取形似,数次修改,故曰九朽;继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罢。"(《画继卷三.岩穴上土.周纯》)“九”是复数,意指多次,即经过多次反复和修改,“朽”是木炭条之类不值钱的工具,“罢”是止笔。即经过反复斟酌、修改,使最初的想法变为满意的线描底稿。这种底稿叫“粉本”。这不就是文艺复兴以来素描意义中草图的推敲过程吗?天津美术培训在中国,真正有意识地使用速写这一概念是在近代,是在美术院校确立之后。应该说,以素描速写面对自然物象作直面“肉搏”实际写生,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对“结构”意义的拷问直接影响了作为以形写神之人物画的整体发展,或多或少地矫正着抛开形的研究,于“写意”概念上信马由缰地无意识“滑行”的弊端。从素描速写中体会的造型意识和造型手法,都为中国艺术增添了新的观念新的样式。甚至可以说,它成了描绘现实主义题材和写实观念造型的主要凭借与依据。中国画中,那些大胆借鉴素描的实证意识,在形体、明暗、色彩等方面探索的样式,比如蒋兆和对结构和光影明暗的探索,黄胃对速写率性笔意的探索,“红色年代”人物画对现实主义样式、图式和体感、空间、色彩的探索等,在整个画史上则有着开拓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