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画室首页 > 最新活动 >

天津美术培训讲述经典祭坛画《受胎告知》

天津成人美术培训今天给我们先观摩这幅绘制于1428年的经典祭坛画《受胎告知》,不难看出画中的人物有面无表情,动作僵硬。 奇怪的透视也使得人物的衣着看起来就像是一块褶皱的硬纸板,显得极不自然。 可以发现,当时人们虽掌握了透视法,但手法还处在简单拙劣的初级阶段。 《受胎告知》 1428年 反观下面这幅1430年绘制的《一个男人肖像》,它造型生动,光影和谐,人物的服饰上的褶皱被处理得比较自然。 尤其是缠在头上那块红布几乎能以假乱真了。若是不加以说明,恐怕我们很难想到这两幅截然不同的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 没错,它们都是由当时叫罗伯特·康宾的画家所画,而且两幅作品才隔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一个男人的肖像》 1430年 不只是罗伯特·康宾,当时很多画家也仿佛一夜之间就能将人物的轮廓线画得相当准确。 即便对绘画一窍不通的人,看到他们的画作也不免惊叹一声画得实在太像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中大多数画作的尺寸大约只有30厘米左右。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好奇大师们究竟是如何在这么小尺寸的画布上,画出如此精细的画作呢? 荷兰画家扬·范·艾克画于1434年就能镜子里的人物和走廊刻画出来了 这样的疑问也同样困扰着现代著名的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 作为专业画家,他一直好奇中世纪的画家是如何对造型、透视以及质感等把握得恰到好处。 以他的经验来看,这在当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为了摸清大师的独门绝技,他将历代西方油画杰作按时间排序,做成了21米的长墙进行研究。 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 之后,他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从15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的画家就开始借助了光学仪器进行创作。只是几个世纪以来,画家们对此缄口不提。 此番颠覆性的结论一出,无疑像是在诋毁西方的艺术大师们。霍克尼立马受到了学术圈的攻击,甚至被斥为“疯子”。 虽说霍克尼的结论没有足够证据加以证实,但光学技术确实能解释旷世杰作中的蹊跷之处。 大卫·霍克尼研究时做的墙 在霍克尼看来,艺术家最早是借助凹面镜正像成像来进行创作。 只要将画布放在凹面镜,在远处精心布置人物和物品则可被凹面镜反射到画布中来。 照着反射出来的画像描绘,就不难创造出来生动的人物形象了。 这对于画家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个秘密武器。 我们知道除了凝视外,人眼观看景物还习惯跳动或流动的观看。 在画画时,对超出人眼有效视域外的景物,画家会依据视觉经验和理性来对物体的透视效果进行修正,使其符合人的视觉经验。 而使用机械的镜面则往往能对准一个焦点,形成的透视往往超出了人的视觉经验,更为生动。 这也就不难解释了在1430年后西方画家的写实技术能一下子突飞猛进了。 由于当时凹面镜本身的局限性,成像只能反射出30厘米左右大小的图像。 也就意味着,如果使用凹面镜作画,势必会使画幅受到限制。 无独有偶,当时不少画作也恰巧是凹面镜投影的尺寸。 凹面镜成像的原理 那么,尺寸更大的画作是否就能摆脱利用工具的嫌疑了呢? 当然不是,在凹面镜不久后诞生的透镜就能不再受尺寸的限制。 与现代的凸透镜不同,霍克尼猜测当时画家使用的是两面都突起的双凸透镜。 平行的光束穿过透镜后会在其后方聚集在平行轴的焦点上。 当时画家可能采取的双凸透镜 将画布垂直于平行轴放置在焦点后方,就能看到折射过来的影像。 这样一来,画家也能轻而易举地确定画面中的透视以及造型的准确性。 类似地,凸透镜投影的特点和漏洞似乎也在画作中显露无疑。 自15世纪以来,霍里尼就发现西方的画作中涌现了大量的左撇子。 用左手翻书、端酒杯,革命者举起左拳,士兵用左手敬礼等等。 在弗兰兹哈尔斯博物馆保留的一幅1660年的画作中,所有人物都是左撇子。 甚至包括一对男女,一个指着他们的人以及一只猴子,这都是极不正常的。 如果用电脑将这些左撇子的画作镜像反转使他们变成右手,会发现画面更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