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画室首页 > 善举视角 >

武汉美术馆对公众服务区一直未被开展全面

  作为天津画室美术馆的馆长,樊枫具备了在艺术家身份之外更多一层的繁杂的社会沟通关系,他总是无比忙碌地在不同的地域和地域,以及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和美术馆之间飞来飞去。“如果说只创作思考不操心杂事儿,或者是专务杂事不去思考,也许都会轻松许多。”樊枫表示,他所有的采访都是在见缝插针的过程中抽出时间完成的,“艺术家和社会活动者,我是两样都占全了,非常的分精力。”

  作为身兼二角的特殊定位身份,樊枫自然也能深刻体察与均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艺术家需专心务实创作,而美术馆馆长的身份更为多元,兼顾了策展、宣传和与外界沟通的职能。简言之,如何让艺术家更好地展示自己,如何让城市来全面地接纳艺术家。

  2012年在宣传部的各种号召下,武汉也开始将经济发展的外力背后的内核——城市精神面貌的提升摆上了日程。武汉市内大大小小各种公立私立的美术馆也或多或少地为城市的艺术生态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武汉的美术馆是一种独立的城市空间,能够引起大众对文化的关注。”樊枫表示,正在新建的武汉地铁会加速城市运行的步伐,也是全新的枢纽方式,“我们会把艺术的氛围传达到地铁当中,比如通过各种海报和资讯,给交通枢纽增添独特的艺术色彩,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氛围。”

  樊枫表示,在武汉美术馆对公众的服务区,一直未被开展全面。“民众觉得艺术离生活遥远,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其实艺术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发展到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变成其生活的一部分。”樊枫说,美术馆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类似展览的延伸——艺术品销售,公众的艺术鉴赏与学习,都是可以被提升上日程的。更多体现城市文明内涵的东西,需要慢慢的发掘。

  2012年,武汉美术馆的品牌,“水墨文章”系列展览的第二回“笔法维度”是樊枫投入诸多并相对满足的一个展。展中也有他本人的城市水墨系列,极简的黑白墨色表现了他心目中的城市印象。数年来,樊枫创作了近300幅反映城市建筑的中国画,而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表现武汉这座城市的建筑风貌,地标性的黄鹤楼、龟山电视塔、长江大桥、晴川桥等特色建筑都出现在他的画作中。2013年将至,在个人创作方面,樊枫打算补充近几年对城市的感悟和新的体验。“我的城市系列会改变一下次序,变为‘驿站’。当然,这系列的作品还是属于都市水墨的一部分,”樊枫说,自己的“怀城”城市水墨系列的展览会陆续在黑龙江美术馆,陕西省美术馆继续巡回展出,但“驿站”的主题是在对城市系列的感悟后衍生出的新画题。“人是穿梭于城市之间的,在交换转变空间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乡村变城镇,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了。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农业大国正在脱离农村而转向城市状态。”樊枫说,城市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改变,而将自己未来的新系列命名为“驿站”,则是“怀城”系列的升华,“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城市也变成了‘驿站’,人像候鸟一般永不停息,这是发展的必然现象。”

  城市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不仅仅在于便捷的交通,衣食住行的资源丰富,物质条件的发达只是某一个层面。每个城市若没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别样风貌,也会变得流于表面而毫无差异了。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某一方面体现了学术的高度,但更多的则是人类的思维和意识形态在交流传达的过程中,体现了不俗且不同的城市意向。樊枫说,在美术馆的展览中,引入类似2012年“图与词”这类哲学、观念艺术性质的展览,虽然初期上较为生僻,但受众在接触这些观念的过程中也会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也许很多时候,这些开路的工作得要美术馆来承担起来,人们总是会在发展中一步步的变化的。”

  不久前,2012年的“中美文化交流论坛”活动,樊枫作为美术馆馆长的身份参与,与美国各大博物馆的负责人有过直面的交流,其中不伐有类似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顶级Museum。在当下,不同地域的资源交流与整合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精神面貌的碰撞,从中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艺术机构之间的沟通是必须的,”樊枫说,“这一次的文化交流论坛,是美国主动和中国握手,在资源整合的平台上的平等对话,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在樊枫看来,虽然号称自己有着5千年的文化,但文化水准能否可以走向世界与之匹配抗衡还是一个问题。大到展览的策划,小到美术馆的服务细节的具体设计,美术馆面临的挑战还是巨大的。“美术馆的展览交流并不是简单的呈示,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撞和交流。我们本土的艺术家太多都只追逐商业的利益,从宏观上是无法影响世界的。”

  樊枫介绍到此次参与“中美文化交流论坛”的相关情况,作为一个只有两百年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美国最新的一个美术馆也建立于1953年,运作已有一个世纪甚至更久远的博物馆比比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无论是藏品还是建筑他们都会保护得非常好,也注意吸纳各种优秀文明。“市场所引导的文化需求和产业如何发展健康,取决于本地研究体系的开展状态前提,还需要时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世界格局冲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定要审视自己传统的文化体系,在交流中反思。”

  对于美术馆的运行和展览的拖延,樊枫坦言最大障碍就是双方文化交流的经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有限的,演艺类文化交流相对较多,但是对要求较高的视觉艺术则比较滞后。”樊枫说,“文化项目,特别是博物馆这种带有公益性质的文化项目艺术类,政府很难做到一年拿出1-2000万来做这个事情。武汉的艺术市场目前也多半是混乱的,无论是收藏还是别的方面各种良莠不齐。”相比较一线城市,武汉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上海,类似世博会的中国馆变成中华艺术宫这种文化项目,投入的资金都是巨大的。“首先上海市的财政收入很好,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其次不像武汉,现在才刚刚试运行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的这类基础工程很早就建立完毕,资金自然就轮到了文化产业。武汉现在是在求发展,各种基础建设工程都很庞大,可支配给文化领域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机会和环境都是和城市的经济紧密相关的。”

  而在美国,博物馆均为基金会来管理。政府和基金会共同在博物馆的运作上投入资金,其质量和模式都发展良好。美国的文化生态良好,中产阶级普遍艺术素养良好。美国的博物馆分为不收费的常设展,和需要收取费用的特展。“特展不是宣扬普世价值和大众性的艺术,一定是比较专业,服务于那些对艺术有探究和深入渴望的人受众。”樊枫介绍,小型的特展在博物馆都是有门票收入的。常设展免费,但特展往往都有门票价格,数额相当可观。“因为这种小范围的特展是为特定人群的需求服务,综合了学术研究和策划者相当多的心血付出,收取费用,理所应当。而在目前的中国,还停留在公益性质的鼓励大家都来美术馆看展的阶段,要发展到大家习惯并愿意为文化付费的程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谈及未来一年博物馆的发展,樊枫期待能在自主性策划下,为本省的当代优秀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他期待通过对展览审慎紧密的策划,能够使美术馆更贴近城市生活。“我希望美术馆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如果说对一个在‘驿站’中的人,他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这几年,美术馆能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当他迁徙到下一个‘驿站’的时候,觉得上一座城市的美术馆是他生活中值得留恋的部分,这就是美术馆最珍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