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画室首页 > 善举视角 >

神秘的古纸世界

中国祖先创造文字以来,一直在摸索和寻找理想的承载文字信息的材料。最早的文字信息是在天然的岩石上摩崖涂写的,以后陶器、甲骨、青铜器、竹木简、布帛都分别承载了大量的文字信息。东汉发明了纸。到了晋代,纸开始广泛使用于书写文字。传之后世,就成了文物。
    古纸作为历史文物的存在和传世,是和古代书籍、文献、书画作品同存共尘的。这一特有形式,了古纸的价值不是独立的,它与古籍、古书画作品的价值紧密相连。人们把两者的欣赏和鉴定都统一看待,合二而一。书画鉴定论作品的艺术风格,创作技巧,墨气、色彩、签款、印章等等。而这一切,都首先断代了纸张才有意义。纸张不对板,一切无意义。所以把玩书画的人,遇事总得先细察纸张的形状、结构、纸纹、色泽等。这种鉴定方法,称之为目鉴,这种目鉴古纸的学问,就是古籍、古书画鉴定的必修学问。 要修习古纸鉴定学问,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实物作为目鉴对象。二要有系统的理论界定标准。现在这两个条件都不容易取得。
    古纸的鉴定内容,主要是造纸原料和造纸工艺流程所体现在古纸实物上的特征。古代造纸原料在西汉初期是麻头、麻布和麻织鱼网等。东汉蔡伦首创用树皮(主要是楮树皮)作为造纸原料,南北朝时期开始利用桑皮和藤皮,隋唐五代扩大为竹、檀皮、麦秆、稻秆等。其中唐利用竹作为原料制成竹纸,标志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的纤维硬、脆、易断,成功利用它造纸,其意义重大。因为竹子在南方生长期短,资源丰富。宋以后的书籍出版,竹纸印本占了绝对优势。
    古代造纸工艺流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一.原料分离 用沤浸或蒸煮的方式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二.打浆 用切割机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三.抄造 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把浆液灌在篾席织成的帘床上去水,使之成为薄片状的湿纸。四.干燥 即把湿纸晾晒干,揭下成为纸张。造纸原材料在纸成品形成的特征如树皮纤维或棉状,是古纸鉴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