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画室首页 > 善举视角 >

王川看懂绘画的门径

 绘画技巧永远也达不到至善至美,因为这种善和美并无具体的形态。从画面上,眼睛是看不见的,他们只是如此而已地存在着。如果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你就看懂了我的画。画家王川说。

   他的画表现出一个特性:只说非说不可的东西,极度的空灵状态使得他轻盈、细微的笔触也充满着意蕴。用现代电子时代的意象来比喻,就好像是在空无的电光屏上,任何光点和信息的出现,都是进一步强调那某种已游离、弥漫开来的空。

  王川作品中的线条就像一首盲人说唱的史诗,而这个盲人并非真是个瞎子。灵光一闪,笔尖下就渗透在纸本上活生生的线条,虚无飘渺,独往独来,跟世俗想象的存在一点也不沾染。从空灵到显现完全是禅宗临济一派所谓的无念、无心。王川的画致力超越主题和材料的限制。

  王川极富个性,对事物有深刻的见解,同时又充满了谦卑和善。王川来自四川成都,宗教在他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哲学的基础。从中国艺术史来看,从元代的文人画直至明清的山水画,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洋溢着这种共通的、独特的精神品质。

  1998年,王川患上了胃癌,医生诊断为晚期绝症,这时他决定只要活着一天,就要疯狂地创作。这期间他对抽象作品感兴趣,走的主要是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路子,这和他以前的硬边实体抽象有所不同。致命的癌无疑使王川直接面对生和死的冲突,同时也激励他将全部生命都投入创作之中。西方心理学将这种忘我的投入及能量转化归名为“升华”。弗洛伊德首创了这一术语,意指艺术家刻意通过艺术行为去转化生死的冲突。用一般人的话来说,王川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他想通过绘画使生命延续下去。这就是他当时作画的主要动机。他完全彻底地沉浮在生命与艺术的洪流之中。通过作画,他将本来是阴暗的负面影响的情绪,转化成为积极充满活力的艺术行为。为了活下去,他必须每天作画:“觉察使人对存在有所掌控,而放下一切包袱是对生命的终极理解。只有这样,人才能超越死亡。”

    王川觉得他现在的线条和点面语言表达,比他早期写实作品更来得充盈有趣。他停止了模拟复制,追求表象后面的真实,使画面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虽然有不安和焦虑的因素,但事实上却更为真实地与自然中风吹草动、星移斗转产生共鸣。自然无心,但万物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