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画室首页 > 善举视角 >

明清时期的女画家很少

从女性画家留存下的画作来看,其数量少之又少,约计数百件,完全无法与男性画家数十万件的绘画藏品相提并论。女性画家画作少的原因除参加创作的女性人员本身可能就比男性少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的重重伦理、道德的束缚下,在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中不自主,社会地位甚至低微到失去了自己的姓名权的地步。当女性们多被称作李王氏、赵吴氏、刘张氏,沦为社会第二姓时,女性画家也自然步入“人贱画微”的境地。她们的画作很难被世人所重视,并且作为藏品而流存。

    当然,女性画家的依附性也有来自中国古代女性自身的原因。她们大都将书画艺术视为雕虫小技,视为不宜张扬的闺房行为,认为不值得借此展示自己的才华,更遑论借此博得世人的尊重,获得艺术品格上的独立,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方维仪。

    方维仪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既能诗文又妙于书画,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才女,同时也是位从事创作活动时间最长的女性画家。她享年84岁,潜心于创作60余年。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蕉石罗汉图》轴,其款识“皖桐姚门方氏维仪薰沐写,时年七十有八”可知,她至少78岁仍未辍画笔。但是,她留存下来的作品却很少,总共不过十余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她自身持有“不炫其才”的低调人生观和视书画为“末技”的创作观。

    明清女画家不轻易以画示人,其实是社会上盛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恪守妇德、遵守妇道等观念在其自身操行上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在明代,当妓女绘画达到一时之盛,马守真、薛素素、柳如是、顾眉等人受到了文人们的高度追捧,她们与文人间互为酬答的诗文、画作随处可见时,像方维仪、傅道坤、马闲卿等这样过于传统的闺阁女性,便不自觉地避妓如避虎,深怕自己擅诗文或工书画的名声传外,被人误以为是风尘女子。

    明清女性绘画的依附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她们在艺术上缺乏创新,她们的创作与男性绘画几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明清女性生活空间狭窄,艺术视野也同样不开阔。她们观赏到的是家中所藏男性画家们的名书佳画,读到的是男性艺术家著述的画史、画论,指导她们笔墨技法的是她们的父家、夫家等男性画家,品评她们画作优劣的同样是这些人。可以说,她们已经完全陷落在一种男性话语的绘画体制之中。由于她们不能超拔于那个已经设定的、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因此,在艺术上很难有所突破,这在她们对仕女画的选材上可以明显看出。